影響家庭教育的因素:家庭環境 | |||
|
|||
影響家庭教育的因素
家庭教育是一種基本的社會教育方式,其作為一種人為的互動方式,其結果質量必然受到一系列主、客觀條件和因素的影響。
家庭環境
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的搖籃,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家庭環境可分為軟環境和硬環境兩個層次。軟環境即精神氛圍,是指家庭成員的文化素養,特別是家長的素質、道德品質、家庭凝聚力、家庭親密度及組織性;硬環境是指家庭的地理位置、家長的職業和社會地位以及經濟狀況等方面。
(一)家庭結構
家庭結構指的是家庭的構成,但是這種構成不是指家庭的經濟、職業、文化的構成,而是特指家庭中成員的構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狀態,以及因家庭成員的不同配合和組織關系形成的聯系和聯系模式。它是家庭成員之間關系的總和,表現為家庭的組成狀況,其內容包括家庭的規模和類型兩部分
家庭規模主要是指家庭成員以及家庭成員數量的變化,包括戶均人數和人口分布兩方面的變化情況;家庭類型是根據家庭成員的組成狀況制定的分類標準,指的是家庭世代的構成,是從縱向的方面研究家庭結構的主要指標,包括了家庭成員之間怎樣相互聯系,以及因聯系方式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家庭類型。家庭成員的不同組合構成了不同結構的家庭
美國人類學家默多克把家庭劃分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聯合家庭。核心家庭,又稱夫婦家庭,就是只有父母與未婚子女共同居住和生活。它有三種具體形式:僅由對夫妻組成、一對夫妻加其未婚子女(含領養子女)組成、僅有父或母與子女(單親家庭)組成。主干家庭,指父母(或一方)與一對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親屬)共同居住生活。聯合家庭,指父母(或一方)與多對已婚子女(或再加其他親屬)共同居住生活,包括子女已成家卻不分家。主干家庭與聯合家庭又合稱擴展家庭。
家庭結構不同,家庭角色、家庭功能、家庭關系、家庭生活管理等也不同。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我國的家庭結構正發生著深層的變化。單親家庭越來越多,對于孩子的教育的影響也越來越凸顯。兒童的心理發展和健康成長已經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二)家庭經齊狀況
兒童的居住條件、生活水平對其健康狀況和學習環境有一定影響。許多教育社會學和心理學者的研究證明,家庭若極端貧困、經濟水準在溫飽水平以下時,家長很難為子女提供正?;虮匾谋S徒逃龡l件,將會妨礙兒童的身體發育、健康水平和智力發展;貧困的家庭環境還可能造成擁擠的居住條件,導致家庭關系的緊張和兒童的情緒壓抑。
在經濟條件相仿的家庭中,家庭文化用品比生活用品對兒童發展影響更顯著家庭中兒童單獨擁有的書刊量與其語言能力的發展有顯著的正相關;玩具在兒童的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豐富多樣的玩具如果得到合理的利用,會對兒童在智力發展、興趣開發、社會交往等方面有積極的作用。通常,低收入家庭對子女較為嚴厲,對孩子的責罵或懲罰較多。貧困也是影響家庭穩定的因素,造成較多的家庭矛盾,家庭氣氛緊張,如父母心情不佳,以消極情緒向孩子發泄造成孩子的壓抑,或者缺少對孩子的關心,缺乏良好管教方式,或者降低對孩子的期望水平,忽視孩子的教育。家庭經濟狀況不好本身也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卑,若不注意引導,則會導致形成不良的人格特征。
相比之下,經濟狀況較好的家庭比較注意對孩子的管束,要求孩子克制,強調責任感和成就,對孩子的期望水平較高。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看重成敗,成就動機高,也容易產生焦慮和內疚。
幼兒期身體發育迅速,合理的營養是保證身體發育的最基本的條件,也是智力發展的重要保證。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普遍提高,家庭教育面臨著因經濟條件的改善而帶來的新問題。電視、電腦等已經構成兒童成長必不可少的環境。大眾傳媒對兒童的影響日益深刻。這種影響既有利,又有弊。過長時間沉迷于大眾傳媒和游戲,不僅影響兒童的身體發育、剝奪兒童正常的社會交往,甚至會給兒童情感的正常發展、人格的形成帶來困難。
|